每個人都有兩個人格,一個是比較理想的,一個是現實的,現實跟理想的人格常常衝突。
當不接受自己,展現出來就會是對別人的排斥,覺得是對方障礙了我,讓我活不出自己理想的樣子。
在關係裡,
如何幫助彼此接納現實的不圓滿,認清當下可為與不可為?
如何用新的眼睛,看到每個人值得,重新了解,重新出發?
「我的生命因為有你,
那些羞恥、躲藏的 可以見光,
那些恐懼、封閉的 變得勇敢、開放,
那些消極、無力的 變得有信心、有希望。」
生命中,有幾個人,會這樣對我說呢?
有越多這樣的人,就會感覺活得越值得。
活出關係的美感,活出生命的價值,我們需要對準「三箴」。
三箴就像太陽一樣,讓我們的所思、所說、所做,成全彼此的正向能量,也像是關係的指南針,在迷路的時候,重新找回關係的初衷。
第一箴~看彼此的有,幫助彼此建立信心
這裡講的「有」,不是在講「優點」,而是在講「人性尊嚴」。
不是那種死要面子的自尊心,而是每個人都想要變好,不想要給人看不起。
如果講看「優點」,我們常常會覺得我怎麼看不到對方的優點?
我們要看的是「每個人都想要變好,想要有用、有價值、有貢獻、活得俯仰無愧」的這個人類內建的特質。
信心來自於看到心的源頭,看到每個人都想做對、做好的本意,都嚮往單純、由衷、認真、謙虛、主動、浪漫的人格,都想結善緣、建立好的關係。
能看到這樣的心,我們在境界中就能很由衷、篤定,不隨境界轉,主動帶路不怨路,幫助彼此建立對生命的信心。
比如,暑假尾聲,唸小六的兒子,作息混亂,該做的事拖拖拉拉,為了看動漫玩手遊,找一堆藉口…。
Q:做母親的我,該對準什麼?
A:對準兒子的嚮往。
兒子不可能喜歡他自己的作息混亂,拖拖拉拉,不管他表現出來的是懶散,被動,還是急著否認,辯解…,我都看到他一定有想要有用、想要更好的心,有他最嚮往活出來的樣子。
同樣的,我也不喜歡當一個一天到晚板著臉、叨叨唸的媽媽,我比較喜歡做一個身心有空間的媽媽,有智慧去引導兒子思考。
所以,我可以問他:「你喜歡現在的自己嗎?你喜歡的作息長什麼模樣?你願意接受媽媽的協助嗎?」說的時候,沒有要強迫推銷我的想法,只是陪著兒子把事情想清楚,幫助他更了解更接受他自己,也更知道怎麼做好自我管理。
透過這樣的互動,就可以幫助彼此建立信心,成全彼此做喜歡的自己。
第二箴~榮耀彼此的有,分享喜樂
榮耀彼此是一種平等、普遍性的倫理,每個人的生命都希望別人以他為榮,這樣的信念最能激盪出內在的生命力。
「榮耀」這兩個字,不只是用在夫妻,也用在父母與子女,用在老師與學生,用在主管與部屬,做員工的以公司為榮;主管以部屬為榮;做父母的以子女為榮,做子女的以父母為榮。
然而,在台灣,我們比較熟悉的語彙是「你不要讓我沒面子」,而不是「我以你為榮」。「面子」連結的是外在的虛榮,「面子」給再多,也不會有真正的「信心」,因為,靠給人面子而得到的自我評價,注定要隨著外在環境和結果成敗而載浮載沉。
因為怕被人說是愛表現、強出頭,因為社會讚許溫良恭儉讓,所以,我們很不會介紹自己的「有」,其實,知道自己真正的「有」,並不會「虛榮」、「驕傲」,或有本事把別人比下去。
這個「有」,攸關「靈魂」,或說成「敬業精神」,一個做軍人的,一定要知道軍人的職業能夠為國家社會提供什麼、並以此為榮,如果只是說收入高、福利好,那我們的部隊肯定是混吃等死;一個做老師的,一定要知道老師這個職業能夠為社會提供什麼、並以此為榮,如果只是為了做滿年資而繼續忍受,那我們的學校肯定是學習的墳場。
「靈魂」,「敬業精神」,都不能離開「榮耀人性」。如果一個銀行理專、或是醫美診所的員工,總是把公司的利潤、而不是客戶的利益擺第一,那麼,要為自己的職業感到光榮,豈止是困難、根本就不可能!
一個校長為何不能跟全校師生表明她究竟以何為榮、一起來燃燒全校師生對這個學校辦學的熱情?總統為何不能告訴我們他以何為榮、燃起全國人民對這個政府施政方向的熱情?
「以自己的生命為榮、以人性為榮、以自己的職業為榮、以團體為榮」,是一個社會和平繁榮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不管是在家裡、工作職場,多看彼此的有,一個眼神、一個微笑、一個動作,都樂意稱讚和鼓勵對方,如果有一個朋友很誠懇、很由衷地跟你說:「我以有你這個朋友為榮!」然後他的眼神透露著一種感動,那你的生命會被鼓舞起來。
生命的意義就在互相鼓舞,分享至情至性的喜樂,讓每個人看到我、想到我,都很開心、很放心,充滿陽光和深情。
第三箴~柔軟心,接納現實的不圓滿,幫助彼此放鬆
我們都想把事情做對做好,但很多時候,就是事與願違,可能是能力不足,準備不夠,一時疏忽…,而且,事情成不成,也有很多不可掌控的外在因素。現實一定有不圓滿,透過「柔軟心」,我們可以幫助彼此接納現實的不圓滿,認清當下可為與不可為,找回身心的最真最自然最流動,重新出發。
大家都很忙碌,身心很緊繃,柔軟心就是願意幫助彼此放鬆,回到當下、安住當下,幫助對方跟我講話、或聽我講話的時候,眼睛能夠看著我;幫助自己跟對方講話、或聽對方講話的時候,眼睛能夠看著對方。願意在對方大聲的時候,我小聲;對方僵硬不由衷的時候,我柔軟真誠。
很多家人或親密伴侶間,常常在比誰的臉比較臭,但其實,表情就像鏡子,會互相迴向,如果覺得對方的臉很臭,有可能我的臉也很臭,如果我希望對方的臉不臭,我可以讓自己的表情先放鬆。
嫌棄、鄙視的表情,是關係的致命傷,我們可能不喜歡,卻也模仿、內化了嫌棄、鄙視的表情,而不自覺;表情是一個很強大的慣性,讓自己慢下來,才能感覺;有感覺,才能打破慣性。
柔軟心=Please請放鬆
柔軟心的流露就是撒嬌,換成英文,就是please,可以拆成兩個字,plead解釋為懇求,ease就是心在、神在、自在。
柔軟心可以再細分成三個層次:
1. 心在~幫助彼此回到當下 ,重新認識現實
想的和做的有距離,因為已經離開了當下。
把注意力重新拉回當下,心在,六根很單純地觸,看/聽/聞/嚐/觸/想到的,都很有空間,重新認識現實。
用 what’s up 取代 whose fault,看每一個當下的因緣,正在發生什麼、怎麼回事?而不是找因果,論對錯,陷入自責或怪罪。
每一個當下,有東西在聚在散,點與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。沒有判斷,沒有先入為主。
2. 神在~幫助彼此安住當下,交給因緣
就像一片葉子從樹上掉下來,有掉下來嗎?每個地方都是它的因緣,所以它沒有掉下來;每個斷點都是因緣、都適得其所。
活出神,就是活出心的精純所在。
單純穩健,老神在在,有定格,找到動中有不動的心。
深心信解因緣,就不會造作;交給因緣,才有收放自如、念念不住的定力。
3. 自在~幫助彼此自在,給能給,要能要
回到現實,盤整資源,什麼是彼此可以給、可以要的?
因緣隨時在變化,每個當下可以給和要的,也在變化。
鍛鍊在動中不動、在不動中動,直到在舉止的收放進退中,不增不減,乾淨俐落。功夫要到家,才會自在。家就是自在,練習到處都是家,到處都是自在。
結語:
心靜得下來,就很容易體會什麼是美。有美感的生命驅動力一定會回到「六度與三箴」這個參考架構,在每一個深刻的體驗裡,都可以觀察到美感的內容不外是單純、由衷、認真、謙虛、主動、浪漫。
最美麗的心是信心的根源。找到這樣的心、真情流露,生命就指向六度,依止三箴,生命因心在、神在、自在而莊嚴。
我對你好,不是因為你也對我好;
我對你好,是因為我深深受用天地的厚待,喜樂滿溢。
因為已經給出了自己的最真、最好與最美,
所以沒有遺憾,隨時可以走,
每一個當下都在做理想的事,
每一個當下都在做現實的事,
現實跟理想沒有距離,當下即是。
延伸閱讀一:「六度.無我魅力」
延伸閱讀二:「六度.運用篇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