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關係很政治,兒子的事,你管不管?

2025. 01. 18講座紀錄

2025年1月23日

主持人開場:

今天講座的主題是,「關係很政治,兒子的事,你管不管?」

大家被這個主題吸引,為什麼?

因為,小至家庭的親子之前,大至國與國的關係,全世界的問題,都出在這裡:「不了解,就要管」。

「你又忘記吃藥了!你有什麼事情是記得的?」「都幾點了,還不睡覺。」「我說話,你都沒有在聽,是不是需要助聽器了?」

這些對話都很平常。

家家戶戶的痛都一樣,我們都想校正別人,卻沒有想要了解。

了解,叫做「求真」,管,是在「求善」。

「不了解,就要管」,就是求善失真。結果是偽善,是陽奉陰違,是關係破裂。因為,管的背後,有強制力,今天你強迫我,明天換我強迫你。

下次,很想管別人的時候,或許,可以先問自己:我了解他嗎?如果不了解,我的管,會有用嗎?

今天我們聚在一起,絕對不是只關心個人煩惱,我們在面對的是這個世界不平靜的根源。

「不了解,就要管」,最後就是導向戰爭。因為你的善,跟我的善,標準不一樣,誰也不服誰。

先求真,再求善,練習「真先於善」的對話,就是在為人類文明找出路。

剛剛講的格局很大,我們再回到我們身邊,一個很平常的案例:一個護理師媽媽,工作很忙了,兒子不肯去上學。

我們說得很好聽,要先了解,才能管,但是,了解需不需要成本?

了解,需要時間,需要有心理上的餘裕,但我忙著工作都忙不完了,哪有時間了解?

這是一個很實際的困難,我們把這個案例放在心上,想想,我們今天討論的,真的能夠幫得上這位母親嗎?

親教師針對主題開示:

瑞士很自由,但是執法無情,每個人都是警察,會去檢舉不守法的人,就彷彿到處都是警察,整個社會井然有序,很乾淨,但是內心距離很遠,反觀台灣,好有人情味喔,但是菸蒂亂丟,騎樓被霸占,到處都是違停,以為說方便一下不會怎麼樣…,讓人感覺很落後,所以,到底管還是不管?華人文化總以為天高皇帝遠,但其實都在被管。

剛剛我說的,都是障眼法,是要讓大家亂的,這樣,你才會開始找方法解決。

我要講的其實是「欲望」,我們要去了解什麼是我真正的要,比如說喝酒,會給我們茫茫的感覺,讓我們放空,欲望其實是為了放空,所以,完成欲望時,感覺空間真的變大了,才叫滿足。

「欲望」是在創造一種空間,一種可能性,相同的,我們要秩序,不論是社會上還是國際上,和平往來的規則,也是為了創造空間,讓我們感覺更靈活,更有思考、行動、說話的空間。

很多人吵架,才可以集中精神,不吵架,就沒有精神,吵架其實也是為了空間。

很多人喜歡心經中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,這個「色」就是現實,「空」就是空間。用基督徒的話說,我們的家在天堂,不在地上,地就是現實,天堂就是空。

現實要對準空。

任何的說、想、做,都是為了創造空間,讓心量變大,當我們思考規則時,就要用這個衡量。接吻後,更有空嗎?

在「地上」或是「現實」中,我們有很多「你應該…」,有很多限制想像空間的束縛和對待,例如,你應該保持家裡的乾淨、安靜,作息不要互相干擾…。

如果你跟對方說完,沒有更大的空,那就代表,你的說話沒有到位,如果你明知道說了會有壓迫感,還是要把話說完,那就是有強迫症。很多人都是這樣,說之前,很用力,很勉強,說之後,還是很用力很勉強。

回到剛才那位護理師媽媽的例子,她是不是單親不重要,因為,很多家裡爸爸也都是沒有在管小孩的,有跟沒有一樣。總之,這個媽媽工作很忙,但是她的兩個孩子,一個小學一個國中,給她很大的困擾,之前大的會自殘,要送急診,現在小的這個兒子,不肯去上學。

什麼是我們身體上,跟靈魂最有關係的器官?

眼睛。

這位媽媽,什麼時候跟孩子,有眼睛對眼睛,有靈魂對靈魂注視的時間?

要看久一點,讓你的小孩在你的眼睛中看到痛苦,看到很大的關注,苦惱,愛,和包容。

我覺得,這比你說什麼話,更重要。

凝視,並且傳達你的需要,無奈,掙扎和無力。

你真的認為兒子沒辦法懂嗎?

很溫柔地看著他,你的眼神裡有疲累,努力,不放棄,和很大的包容。

眼神到位了,然後才說,「我好困難…」,說的時候,沒有任何的責備。

這樣,會給自己空間。

在說之前和說之後,都有空間,準備到位,靈魂對靈魂。

  • 主持人:聽到這裡,真的很想哭,願意眼睛看著眼睛,靈魂對著靈魂,這裡面有很大的交出去,願意讓自己的痛苦脆弱被看見,然而,我們往往就是在最需要互相理解的時候,把自己武裝起來,不肯看著彼此的眼睛,拒絕感覺彼此的痛苦,彷彿害怕自己一有了感覺就心軟了!

不只是在家庭中,可以想像川普和普丁之間,也這樣對話嗎?你們會覺得好笑,但我不覺得,我可以想像這樣的對話,他們各自有國內需要面對的壓力,和現實的困難,普丁是希臘正教、川普是基督教,他們也都要先對準自己的天堂(空),才能對話。

談判,就是要允許空間,讓彼此有選擇有商量。

重點是要求真,而不是求善,所謂的真,就是各自對現實的了解,比如母親讓孩子了解現實,比如以色列讓哈瑪斯知道,如果你殺我一個,我就會殺你十個,互相把底牌掀開,知道彼此會怎麼做,這樣才有選擇的空間。哈瑪斯要消滅以色列,不肯給選項,那就只能戰爭。

就像當時911,如果美國預先知道,可以阻止嗎?不一定能,但只要你殺了一個美國人,美國就會殺你十個,恐怖分子不知道嗎?他們可能知道,但是他們比較不在乎你殺他十個,因為他們的命在天堂。

台灣只要反戰,就是投降,台灣沒有反戰而不投降的選項。台灣人之所以不清楚狀況,是因為台灣軍人不用真的上戰場,八十年來都是靠美國保護,美國是二戰以來,死最多人的自由國家。

  • 小一問:親教師說,說話前和說話後,都要更有空間,那如果對方說了以後,我感覺到有壓迫感呢?

我們有位小三的男生,在學校沒有坐正,老師罰他掃地,他很生氣,下課問老師,另外一個同學也沒有坐正,為什麼只罰他?老師不公平!老師說,世界上沒有公平。雖然說的是事實,但沒有回答到這個小孩的問題;小孩回家問媽媽,媽媽也不會回答,就來問我。

我說:老師花在你身上的時間,比別人多,是不是也不公平?他可能會說,我才不要老師花時間在我身上!我就繼續問,那以後老師不關注你了喔,這是好事嗎?

所以,要先分清楚,我是聽不懂對方說的,還是我不同意、抗拒對方說的。不要那麼快就假設我懂對方的意思。

  • Mia問:想回到護理師的案例,親教師剛剛說到靈魂,我們的文化,好像跟靈魂不太熟悉,想到的可能是通靈,靈界那種,到底什麼是靈魂?

每個孩子一出生,都有自己的個性,就像有莫札特,有愛因斯坦,那是用基因無法解釋的狀態,這樣與生俱來總加業力的聚合處,就是我們的靈魂

有個25歲的女生談戀愛不順利,就跟媽媽哭訴說,你為什麼把我生下來?

我的答案是:我生的只是你的肉體,我無法生你的靈魂,是你的靈魂自己來的,是你選擇了我,你有你的個性,又不會聽我的,所以,這個問題要改成:你為什麼選我當你的父母?

回到那位護理師媽媽的案例,靈魂對靈魂,意思是,雖然你們一直給我出難題,但是我接納自己這個很困難的狀態,也允許彼此有這個空間。

人都會想要有空間,所以才會去喝酒,用藥,因為可以創造空間的幻覺,但不是真正的空間。

  • Mia:所以,看見彼此的靈魂,就是尊重和接納彼此的因緣和緣分就是如此。

是的,然後讓孩子了解她的困難,問孩子:媽媽有什麼選擇?

  • Mia:靈魂對靈魂,是不是有一種虔誠的感覺?

是,虔誠就是接納,我直接面對老天爺,因為,老天爺是最公平最有包容的,把自己的心完全打開,看看,有什麼樣的行為,思考,說話,可以導向靈魂的開展?

這可以用在任何時候,用在每句話,每個行為,念頭,表情,每個瞬間,都對準天堂,而不是對準世俗的家

快樂,是joy,跟自己就可以有,所以比較長遠;幸福,是happiness,則是要透過跟人的連結有意義,它需要一些條件,比如,今天你喜歡我,你對我好,我會感覺到幸福,這是有條件,有對待式的,所以,happinss有happens to be的意思,比較短暫;但是,有一種幸福,可以超越條件、超越對待,那就是給人幸福,基督徒稱作「蒙福」,我喜歡你,我看到你吃我就開心,不需要你給我,我自己已經enjoy,受用了,不依靠情緒,我的幸福不是你對我好,而是我對你好,我只負責給,我在給的裡面得到幸福,那是絕對的幸福。

我的心是打開的,在每一個微笑、表情、眼神中,用「虔誠」取代一切的驕傲、輕慢、看不起。

家人之間,有很多厭嫌,很多看不起,這樣的對待,很難過,而且,我們很容易捕捉到對方很厭嫌、看不起我們的那種印象,總覺得是對方在妨礙我的動線,說家裡空間太小了,其實,空間大不大,決定在喜不喜歡,如果很喜歡,還會嫌空間太大了,巴不得隨時隨地都黏在一起。

需要空間,不是罪,要允許彼此,可進可退。

<以下進入分類提問>

第一類:父母對未成子女,要怎麼管?尤其是隨著科技的進步,現在孩子遇到的很多挑戰,都是過去沒有的,比如3C的使用。

黃海琳問:孩子的靈魂,都被3C佔據了,為了瞭解孩子,我也去玩他玩的遊戲,也有跟他討論使用的時間,但是,一有空閒,就會來跟我說要玩,或是討價還價,說我不給他人權,限制他自由。

師:你要給Q,不要被他帶風向,可以問他:孩子的權利義務是什麼?媽媽有沒有教養的責任?欲望是為了空間,越玩是為了越有空間,隨時停得下來。

黃:他說玩手機就是為了放鬆。

師:放鬆的方法是要給你能量的,你玩了以後,背單字有沒有更快?就像吵架是為了給能量,也是為了創造空。要有可以檢驗的方法,才知道玩了以後的精神狀態

黃:另一個問題是,他說,所有的朋友都在社交媒體,他需要手機,才能跟朋友保持聯絡。

師:問他什麼是朋友?

我們這裡是貴人中心,所謂的「貴人」就是,你一想到他,就有一股力量,想要變成更好的人,你是別人的貴人嗎?小孩的困難是,沒有人格典範。

你可以問他,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,當別人都不相信你的時候,他會相信你?

黃:沒有。

師:那他就會回到現實。

媽媽有責任教他,不是給規矩,而是幫助他了解現實,因為,他一定也想要更有意義,有更大的自由和人權,做他真正嚮往的人。

要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,自由不是任性,任性是我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,自由是沒有業力的束縛,充滿業障的人,不叫自由,基督教的用語是「罪性」,自由是不再受自己的罪性所牽制束縛。

遊戲打完以後,你有感覺心量更大嗎?
更能專心,還是更不能專心?
背單字速度有沒有變快?精神變好,過目不忘?

如果沒有的話,那玩遊戲就是很累的,就是在消耗能量,而不是補充能量。

真正的吃,喝,都是讓你更有精神,而不是更沒有精神。

媽媽的責任就是教導他,如何去辨別什麼是欲望?這個欲望有沒有讓自己精神變好?如何成為人家的貴人?

  • 主持人:親教師的回應好飽滿,而且,這不只是孩子需要,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自己欲望,到底是在消耗,還是在增加能量,創造更大的空。

師:因為我很有誠意,我知道人性一定是向上向善。如果可以,沒有人想要喝爛酒,談戀愛,是為了心不亂,為了放心,找錯人才會不放心。

  • 主持人:接著邀請林臨,即將從大學畢業,要學習管理自己,邁向成熟大人。

林臨問:會討厭自己心情上上下下,跟人比較,就覺自己很不好,事情不如預期,就不開心,怎麼樣可以不要討厭自己?

師:不要討厭自己的方法,就是要比上一刻更喜歡自己。之所以會亂,就是一下子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資源,然後開始想過去想未來,六神無主;煩惱,來自於你現在不能做什麼,來自於別人無法管理,可以管理的是如何增加你現在的能量。

林:如何找到自己現有的資源呢?比如,老師上課很難,我聽不懂,就會嚇到,或是別人報告很好,我就會嚇到,覺得自己報告很差。

師:不要嚇到,要學到,如果太難的事情,就要分解步驟,如果連分解後的步驟,都做不到,那就代表不適合你,如果看到別人很厲害,也不要嚇到,而是學到,可以去請教別人怎麼準備的,步驟怎麼分解也可以問別人。

  • 主持人:所以,別人的經驗,也是我們的資源;但另外一個資源,是不是自己的身心狀態?

師:對,身心要夠安靜,聽到身心的大自然,聽到天籟,身心的大自然,就是呼吸,心跳…等等,心中太多妄想雜念,就聽不到身體裡面的聲音,安靜下來,感覺裡面,當你聽到了,會感覺到他們是有生命力的。

第二類:成年子女跟父母的關係,如何重新定義?媽媽的事,女兒要管嗎?女兒的事,媽媽要管嗎?如何清楚界線?

奚敏華:今天第一次來,本來以為會學習到什麼該管,什麼不該管,但後來發現是更根本的問題,我過去是個全職媽媽,全心全意對女兒好,但是最近女兒告訴我說,我是一個過度保護的媽媽,我聽了很難過。

師:西方和東方文化很大的一個不同,聖經說,你長大了,請離開舊的家,去建立新的家,我第一次讀到,有文化衝擊!因為,在台灣,總是強調舊的家,才是你真正的家,而且是永遠的家,孝順,把兄弟姊妹都綁在一起,不可能也不需要。我覺得,西方文化的觀念,比較有普世價值,比較符合人性的自然。

另外一個讓我震撼的是,自由的觀念,這兩個字我會寫會念,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西方人可以為自由而死!

奚:對,我們就好像介於兩個世代之間,上一代還在傳統的孝順觀念,下一代已經是西方的觀念了。那我要怎麼跟女兒改善關係?

師:要回到現實,她需要什麼?她真的需要什麼?你的了解,你的給,要真的到位,不不你自己幻想的。關係能否改善,不是我們能管的,因為她有她自己的靈魂,業力。她離開你,代表她不需要你了,如果真的幫得上再說。過去不能改變,現在就好好認識現實,不要自作多情。

奚:這樣我理解了,過去很多我的給,其實都不是對方要的。

一寂:母親年紀大,也常常會說一些情緒話,那我現在就是要注意,聽她說話的時候,有沒有空,也幫助她檢驗,她要的,是不是有讓她更有能量,更有空間,這是我練習的方向;不過,她會去問孫女的感情問題,擔心她交友被騙…。

師:可以跟她說對!交男朋友很危險不要提,會增加大家的焦慮,還是你要幫她介紹?讓她知難而退。幫助她停下來,回到現實,接地氣,阿媽不能給孫女不要的,你知道她的要嗎?

第三類:共住關係(室友,好友,伴侶,夫妻…),雖然彼此都是平等、獨立、自由的個體,但是,對方的生活習慣,對方的情緒,都會影響到我,我可以管嗎?怎麼管?

小一:想先問剛剛親教師說,自由,是不受自己的「罪性」所束縛,那懶惰是一種「罪性」嗎?

師:基督教說的罪性,在佛法中就是貪嗔癡。自由的人,有好的個性,沒有那麼多情緒的勒索,會尊重別人的空間。罪性是一種奴性,你做不了主,會綁架自己和別人,你被自己不好的個性綁架,也把對方看成可以征服的對象。

當西方人說不要被奴役,有兩層意思,一個是,不被外在的威權奴役,一個是內在順從老天爺的心,最慈愛的心。

小一:我不會每餐後刷牙,而是等到晚上睡前才刷牙,先生就會管我。

師:管是為了更健康更快樂更有能量一點。問先生,你比較在乎我的快樂,對不對?

山艾:其實我現在真的是這樣想,她快樂比較重要,只要以後她蛀牙,不要來找我幫忙。

師:其實蛀牙跟遺傳比較有關,我很認真刷牙,牙齒還是不好;刷牙比較是為了舒服,她很厲害,可以餐後不刷牙,應該天生麗質。

一辰:家事有分配好,但先生耍賴不做,要兒子去做,兒子做了也不開心,我覺得很不公平。

師:你是羨慕他很會耍賴?還是你幫兒子抱不平?這兩件事要分開來。兒子的部分,你要教兒子怎麼跟爸爸吵架,他要長大,要懂得男人的世界,跟有威權的男人爭取尊重;至於,他會耍賴,你不會耍賴的部分,你有跟他說過你不開心嗎?

一辰:沒有。

師:你要用靈魂對話,「我跟耍賴的人住,不開心耶。」如果不會用靈魂對話,那都只能比力氣,比賴皮

衣穎:我聽到老媽媽說話,也是有一種很討厭的感覺,那究竟是什麼?

師:不要對她的話認真,你沒辦法不照顧她,換作是我,我不會照顧的,但既然你要照顧她,沒道理沒意義的話,都不用聽,你的問題是,你想跟她講道理,但是講不過她,我不是講不過她,我是不講。

衣穎:(恍然大悟)我是討厭自己講不過她、又要講。

佑檣:本來很討厭室友,試著去了解她,但感覺也都是用頭腦理解,直到有一天,她告訴我她的困難,我那時候才感覺到她的苦,心柔軟了,我要如何時時刻刻對別人的苦有感?

師:我的思考基本上都是,對方要什麼,我能給什麼,我要的,對方能給什麼,都是回到現實來;想要心柔軟,那就要去看對方的眼睛,看見對方的靈魂。

第四類:職場

謝佩容:主管為了業績隱匿加盟主跟業務偷偷收回扣的實情,還要業務們背損失的業績這個黑鍋,我們身為業務要挺身而出,向上管理主管?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?管的界線要怎麼拿捏?

師:要管的話,就要有用,世界上需要管的事情很多,要有輕重緩急,要能加分;如果只是彰顯自己是正義天使,卻被打得頭破血流?

林品均:我把自己照顧好,沒有去管別人,這樣是冷漠嗎?比如,大家一起開車出門,有人會一直告訴駕駛要做什麼,但是我就沒有說什麼。

師:有時候也不是管,而是想幫忙,但對方有沒有那個需要?

  • 主持人:所以跟冷漠無關,有可能是,需要你幫忙的情況,還沒有出現。

第五類:台灣的未來

高佩玲:2025年才剛開始,天災,人禍…,身在台灣的我們,要如何面對整個世界的不平靜,尤其是引發戰爭可能性的威脅?我會這樣問,有一個背景,因為本來住在國外,資訊比較透明,這一年回到台灣,發現大家很多資訊都是被屏蔽的,心想,台灣人怎麼都沒要沒緊?

師:西方人,願意為自由而戰,但台灣命太好,都是美國在保護,不用上戰場,所以無感;怎麼辦,八十年來,美軍保護台、日、韓、菲,如果美軍退出,亞洲將戰火不斷,但那會很痛苦的。

東方宗教,喜歡說諸惡莫做,眾善奉行,但是對於什麼要做,卻都不會去討論,比如,國家要怎麼管,台灣有很多應該管而不管的,比如下水道,路霸,噪音…,比如立法院現在的狀況,藍白兩黨並不是在制衡,而是在毀掉行政權,讓政府停擺,給敵人製造空隙毀滅台灣。

淑芳:如果都是美國來保護我們,有什麼不好?

師:美國會保護我們,但如果我們沒有要盡力,沒有自己保護自己的決心,我們會讓人看不起,然後呢,有一天,在世界上,你就不敢說你自己是台灣人。就像二戰後的德國人遷居美國,改掉姓氏,不想被知道自己是德國人,一個那麼優秀的民族,落得這樣的下場。

  • 主持人:如果不希望台灣有那樣的下場,我們從現在開始,可以做什麼?我今天想帶回家的一個練習,就是在每一個眼神動作,每一句話,打開自己的心,用虔誠,來取代一切的驕傲、輕慢,來跟彼此的靈魂對話。